《女史箴》是晋代文学家张华所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韵文形式写成,共300余字,通过阐述古代女子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对女性提出了崇高的德行要求。这篇作品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伦理教育的重要文献。以下是对部分内容的赏析:
古文
茫茫造化,两仪既分;散气流形,既陶既甄。
在帝庖牺,肇经天人;爱始夫妇,以及君臣;
家道以正,王猷有伦。
妇德尚柔,含章贞吉;婉嫕淑慎,正位居室;
施衿结褵,虔恭中馈;肃慎尔仪,式瞻清懿。
樊姬感庄,不食鲜禽;卫女矫恒,耳忘和音;
志励义高,而二主易心。
开篇描绘了宇宙生成、阴阳区分的大背景,进而提到人文始祖伏羲制定天地人之秩序,强调从家庭夫妻关系到国家君臣之道的有序发展。
中段转而论述妇女应有的美德:崇尚柔和谦逊,内敛贞静,温婉贤淑,在家中应守正居位,操持家务,恭敬料理饮食等事务,注重自身仪表的端庄,力求品行纯洁美好。
后面列举历史典故,如樊姬劝谏楚庄王的故事,表现其深明大义,不追求口腹之欲;卫女(指许穆夫人)以高尚情操影响国君,展现出女性内在的精神力量与教化作用。
通过对《女史箴》原文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旨在弘扬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中关于女性德行的标准,并通过历史人物事迹来强化这些规范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当时及后世社会对女性进行教化的重要参考文本。同时,《女史箴》的内容也启发了一代绘画大师顾恺之创作出著名的《女史箴图》,将文字中的道德训诫形象地呈现在画卷之中,使之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