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与“混凝土”同义;它的读音为“tóng”(与“铜”字的读音一样)。“混凝土”通常指水泥、沙、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和后硬化而成的建筑材料。
“砼”的唯一含意就是“混凝土”,因此它不可能是古字,中国古代并未发明、生产过“水泥”(尽管火山爆发,有可能产生天然水泥),也就谈不上“混凝土”的应用了。因此它的发明只可能属于“近、现代发明”。
“砼”字的发明,可算是一项不小的发明,因为它在许多场合下可替代“混凝土”,起到“一字顶三字”的作用,这就了不得了:
你想,写“混凝土”三个字,笔划共计30划,改用“砼”字只写10划;这会给听课时需记笔记的学生,日常反复写这个词的大量技术干部、管理人员、工人等,提供多大的便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