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源于明代中期的倭乱。
明朝嘉靖年间,日本海盗、走私商和倭寇频繁侵扰中国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在这场大倭乱中,莆田是受害最深的地区之一。据《明史·倭寇传》记载,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倭寇分三路进攻兴化府(今莆田市),其中一路直奔府城(今莆田城)。城内守军不足千人,不敌倭寇数万之众,城破之后,倭寇放火杀戮,城内百姓几乎全被屠杀殆尽,只有少数逃亡者幸存。
这场浩劫给莆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为了纪念那些在这场浩劫中遇难的人们,莆田人民决定每年在正月初二再过一次年,称为“探亡日”。在这一天,人们不走亲访友,不拜年,而是在家中祭奠亡魂,缅怀那些逝去的亲人。大年初四,莆田人民再过一次年,庆祝新年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这种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