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的过程。
甲骨文中的愚,像是一个跪着的人,头上有两个表示头发的符号,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低头沉思或显得愚钝的样子。
金文中的愚字,保留了甲骨文的基本结构,但线条更加流畅,形状有所简化。
小篆中的愚字,字形变得更加规范和整齐,左右结构清晰,上面是“心”,下面是“禺”(yú),整体传达了思想愚昧、行为迟缓的意思。
隶书中的愚字,笔画开始出现波磔,字形更加方正,结构上与小篆相似,但书写更为迅速和流畅。
楷书中的愚字,是现代汉字的直接来源,其结构和笔画已经完全定型,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形式。
整个演变过程中,愚字的基本结构保持了一致,即“心”在上,表示思考或情感,而“禺”在下,古时候有迟缓、呆滞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逐渐规范化,最终形成了现代的楷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