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黄帝,有熊氏国君,号有熊,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名轩辕。黄帝有四妃,共生子二十五子,其中正妃嫘祖生二子,长玄嚣,次昌意。黄帝去世后,玄嚣继任,并继承了黄帝的姬姓,吴姓即从玄嚣这一支脉递传而来。
后来,黄帝的玄孙泰伯为了让位给三弟季历以及昌(周文王),便携二弟仲雍以采药为名避居荆蛮(今江苏无锡一带),建立了吴国。泰伯因终身不娶无子,故由仲雍的长子季简继承其位。因此,仲雍被尊为吴姓传代始祖。
季简传至第十八世孙寿梦时,吴国开始兴盛。寿梦生有四子,其中季札最为贤能,寿梦欲以国授季札,但季札固辞不受,隐居延陵,后封之,故号延陵季子,为延陵肇基始祖。季札的子孙称为“延陵衍派”。
此外,其他分支尚有“濮阳”“陈留”“吴兴”“武昌”等郡望。从泰伯肇基,传至二十一世,经历了二十五主,至公元前495年,夫差继承王位,吴国异常强大。然而,后因夫差刚愎自用,一味孤行,导致国破家亡。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赫赫吴国从此陨落。
吴族后裔几千年来,北徙南迁,飘洋过海,生息衍传,其子孙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和海国异邦。其中,一部分吴氏先民为逃避越灭吴时的战争祸患,由吴国迁徙入闽,成为闽地的泱泱大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更多详情建议查阅延陵衍派吴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