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村名源于明代初期的山西孝义。元代时,蒙古统治者将华北平原的农田改为牧场,导致河北和北京地区农民失去土地,元末战乱又使人口锐减。而山西因地理环境封闭,人口不降反增。明初,北京城人口稀少,山西人口密集,明朝政府便从山西向华北平原特别是北京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移民。
洪武年间,孝义营村的村民祖先从山西移民至此,为了不致后辈忘祖,便继续沿用“孝义”之名。
几百年来,这个村庄传承和发扬着孝道文化。村里还有着300多年传承的“孝心馒头”,其背后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之子永珹在狩猎途中来到孝义营村,见到一位女子自己吃粗粮却让年迈的婆婆吃白面馒头。永珹被其孝心所感,不仅赠送银钱,还给馒头起名“孝心馒头”。多年后,嘉庆之子绵忻再次来到孝义营村,也目睹了全村敬老孝亲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使“孝心馒头”声名鹊起,成为该村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如今,孝义营村在经济、生活环境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发展,“孝心馒头”也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并且村庄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