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当妈妈后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
时间:2025-04-10 15:04:20
答案

第一:内心的接受

接受自己已经成为母亲的现实和身份,最好在宝宝出生前,就给予自己认知,避免宝宝出生后烦恼堆积。

需要接受会暂时抛弃一些原有的样子和关系,比如曾经完美的身材和容貌;比如离开职场;比如与丈夫的关系会因为照顾新生宝宝而暂时疏离;比如需要低频使用手机和观看电视;比如会出现的家庭矛盾等。

第二: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1、要明白,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神,不要用完美要求自己,不要用母亲伟大的头衔来强迫自己;初为人母,很多事情不懂不会,需要慢慢学习,加之网络知识泛滥,会让新妈妈迷失方向,但是,尽力而为,不必苛责。

2、允许自己有情绪,不要因为偶尔心情不好或者对宝宝发脾气,就自责“不是个好妈妈”,有情绪及时调节,暗示“我不是完美的,我也会发脾气”放下对自己不良情绪的“执念”和“痛苦纠结”

第三:降低要求

因为照顾新生宝宝的压力和负担较重,这时候新妈妈容易对自己和家人产生较高的“期望值”,一旦不能达标,就会产生挫败感甚至愤怒、怨恨。

1、在宝宝使用的物资上,量力而行,不必追求最好;

2、奶水不够,可以先通过物理方式催奶,笔者推荐三个曾经实用的方法:鲫鱼加通草和王不留行熬汤;红糖醪糟煮鸡蛋;平时肝火旺的新妈妈,可用刮痧板刮腋下肋骨处,但是前提是保证睡眠和心情;奶水确实不够,加奶粉,不可因此而焦虑;

3、教育等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平稳度过“月子期”

4、不要拿宝宝的生长情况跟其他宝宝或参考标准相比,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个性,只要能吃能喝能睡,没病,就是好的。

5、降低对家人的要求,明白没有谁“应该”,能帮你是福气,不能帮,也不强求

6、避免跟其他新妈妈相互攀比,产生“我不如人”的落差感

第四:请家人参与

1、在孕期,可带丈夫参与一些新宝宝的照顾课程,让男性在这个时候有心理预知,而不至于宝宝出生后,男性参与太少或抓瞎,将照顾宝宝的压力给到女性。

2、如果丈夫确实工作忙碌,也需要提前商量好,在新宝宝出生后,他的职责范围,同时与其他需要参与的家庭成员商量好个人负责板块,明确职责,避免在后期你一言我一语,产生家庭矛盾。

3、请家人帮助,特别是情绪不佳时,请家人多安慰和鼓励。

4、除喂奶,其余琐事,均可请家人代劳,新妈妈需确保充足的睡眠。

第五:统一思想,避免道听途说

1、遵医嘱,特别是宝宝身体出现情况时,听从医生的意见,不要听信偏方;

2、相信“母亲就是最好的医生”,多留意宝宝的身体异常或新生阶段易出现的疾病,便于提前预防或出现问题时,将详细情况提供给医生;

3、与家人确定养育规则,“宝宝哭了,是马上抱还是暂缓?”“能不能喝牛奶?”“是否要培养规律作息”

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新生宝宝的心理,而人格的基础和与他人的依恋关系,也是从婴儿期开始,宝宝哭了,一定是有原因,如果你不能满足他,他就对妈妈(这个阶段的宝宝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产生恐惧和怀疑

如果奶水不够,是需要加入牛奶的,还有种情况是新生宝宝对母乳“不耐受”也需要暂停母乳

至于规律的作息,也是依据宝宝的个性而定,有的宝宝比较“调皮”吃奶三心二意,不想吃就不强迫;入睡浅,易醒,先找到原因;总之,尊重宝宝的志愿,不可强行扭转。

第六:爱自己

让自己喜悦,宝宝也会感受到母亲的愉悦情绪;同时良好的氛围,会让家人相处更加融洽,共度新生“难关”

1、听音乐,音乐可以舒缓心情,

2、听书,可以听一些“内修”的书,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也在这个时期“充电

3、适当运动,做好保暖工作,适当下床走动,或舒展身体

4、与家人交流,表达自己的不开心或困惑

5、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新妈妈,意味着女性的身份和角色的巨大蜕变,也因为成为妈妈后,更具母性及女性魅力,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综上所述总结

第一:提前准备,包含心理状态、与家人沟通安排后期工作和责任

第二:调理调节,包含接纳、降低要求、请家人帮忙、多爱自己等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奇闻知识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